-
白苏子2022-10-07 18:58:32
中药材“白苏子”。别名:荏子(《别录》),玉苏子(《中药志》)。出处:《饮片新参》。生境分布:野生于路旁,亦有栽培者。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。产江苏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白苏(《本草图经》),又名:荏(《别录》),南苏(《滇南本草》),白紫苏、假紫苏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家苏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山紫苏、臭苏、犬屎薄、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饭树根2022-10-07 18:58:31
中药材“白饭树根”。别名:薏米蕴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鱼眼报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。出处: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首乌2022-10-07 18:58:31
中药材“白首乌”。别名:山东何首乌、泰山何首乌。性味:苦、甘、涩,微温。功能主治:安神、补血。用于体虚失眠,健忘多梦,皮肤搔痒。用法用量:0.3~1两。别名:泰山何首乌(《山东中药》),泰山白首乌(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),和尚乌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:《山东中药》。生境分布:野生于山林间,常缠绕其他植物而上升。分布河北、山东等地。主产山东。原形态:多年生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薇2022-10-07 18:58:30
中药材“白薇”。别名:白马尾。性状:本品根茎粗短,有结节,多弯曲。上面有圆形的茎痕,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,根长10~25cm,直径0.1~0.2cm。表面棕黄色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皮部黄白色,木部黄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段、干燥。归经:归胃、肝、肾经。性味:苦、咸,寒。功能主治:清热凉血,利尿通淋,解毒疗疮。用于温邪伤营发热,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金果榄2022-10-07 18:58:29
中药材“白金果榄”。别名:山总管、百解薯、银袋、苦凉藤。性味:苦,寒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。用于肠炎腹泻,菌痢,腮腺炎。用法用量:3~5钱,水煎服。治乳腺炎,过敏性皮炎,疥疮,用块根研粉,日服3~4次,每次1钱,开水冲服;另取干粉适量调醋外搽。备注:(1)本品在广西叫“银袋”,是形容它块根的形状和颜色特征。因它块根状如口袋,内白色,故名银袋。(仿佛防己科的金果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酒草2022-10-07 18:58:29
中药材“白酒草”。别名:山地菊、假蓬、酒药草、小白酒草。生境分布: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:辛、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:消炎镇痛,祛风化痰。主治肋膜炎,小儿肺炎,喉头炎,小儿惊风。用法用量:3~5钱,小儿酌减。别名:刀口药、酒药草、小白酒草、石青菜、毛青菜、毛柴胡、山地菊菊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林缘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马阴茎2022-10-07 18:58:28
中药材“白马阴茎”。别名:白马茎(《本经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原形态:动物形态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颖苔草2022-10-07 18:58:28
中药材“白颖苔草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、荒地和干燥山坡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:白颖苔草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细长,匍匐。秆高540cm,基部有黑褐色纤维状残存叶鞘。叶短于秆,宽13mm,扁平。苞片鳞片状,穗状花序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由58个小穗密集于秆端;小穗卵形,长58mm,顶端少数为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螺蛳壳2022-10-07 18:58:27
中药材“白螺蛳壳”。别名:白螺壳(《肘后方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生境分布:产浙江、江苏等地。原形态:动物形态参见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豆蔻2022-10-07 18:58:27
中药材“白豆蔻”。别名:多骨(《本草拾遗》),壳蔻(《本经逢原》),白蔻(《本草经解》)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生境分布:栽培于热带地区。分布泰国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老挝、斯里兰卡、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。我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亦有栽培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匍匐,粗大有节,近木质。茎直立,圆柱状,高2~3米。叶2列,无叶柄,叶片线状披针形、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达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