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百齿卫矛2022-10-07 18:58:10
中药材“百齿卫矛”。别名:扶芳木、竹叶青、山杜仲。出处:始载于《四川植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中杂木林、竹林等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原形态:百齿卫矛 灌木,高达6m。小枝四棱形,有时有窄翅。叶对生;叶柄极短或无柄;长圆状椭圆形或窄椭圆形,长511cm,宽24cm,先端长渐尖,边缘具明显尖锐密生锯齿。聚伞花序有13花,总花梗稍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白鱼2022-10-07 18:58:10
中药材“白鱼”。别名:鲌鱼(《滇南本草》),鱎鱼(《纲目》),白扁鱼(《本草求原》)。出处:孟诜。生境分布: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,一般在水的中上层,行动迅速,善跳跃,性凶猛,以鱼类、昆虫等为食。产卵期约在6~7月间。黑龙江、长江、黄河、辽河等干、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均有分布。原形态:体侧扁,延长,头背面平直,后部隆起。体长可至60余厘米。体高与头长略相等,个体长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部还魂2022-10-07 18:58:09
中药材“百部还魂”。别名:还魂草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狗笠耳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:《广西中药志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西南及南部。原形态:蔓生草本,全株有腥味,光滑无毛。茎软弱,具节,呈圆柱状,一侧有浅纵沟。叶互生,纸质;宽卵形,长2.5~6厘米,宽2.5~6.5厘米,先瑞短尖,基部耳状心形,全缘,呈波状;掌状网脉,主脉5条;叶柄长2.5~4厘米,扁圆形,腹面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脉根2022-10-07 18:58:09
中药材“百脉根”。别名:黄花草、牛角花、黄瓜草、小花生藤、地羊鹊、斑鸠窝。性味:辛,平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止咳平喘。用于风热咳嗽,咽炎,扁桃体炎,胃中痞满疼痛;外用治湿疹,疮疖,痔疮。用法用量:3~5钱,外用适量加冰片少许,捣烂外敷。别名:柏脉根(《唐书》)。出处:《唐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甘肃等地。原形态:百脉根,又名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灵草2022-10-07 18:58:08
中药材“百灵草”。别名:小白药、小对节生、小掰角、长柄牛奶藤。毒性:本品有毒,不宜多服。中毒后出现四肢抽搐,除按一般中毒抢救外,可用桤木(水冬瓜树叶)、毛桃子各3~5钱,水煎服;或对症治疗。性味:甘、微苦、涩,温。有毒。注意:忌与花椒、百草霜同服。功能主治:活血止血,止咳平喘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痛,内出血,支气管炎,哮喘;外用治骨折,外伤出血。用法用量:1~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味参2022-10-07 18:58:08
中药材“百味参”。别名:小棕皮。性味:辛、微苦,温。功能主治:补虚敛汗,止血。用于体虚多汗,神经衰弱,肺结核咯血,盗汗。用法用量:0.5~1两。别名:小棕皮。出处: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野路旁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约30厘米。根丛生,稍肉质,纺锤形,叶基生;线状披针形,长10~16厘米,宽4~10毫米,平行脉明显,上面被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草霜2022-10-07 18:58:07
中药材“百草霜”。别名:锅底灰、锅烟子。性状: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,手捻即为细末。质轻细,似霜,随风可以飞扬,入水则漂浮而分散。无臭,无味。性味:辛,温。功能主治:止血,止泻。用于吐血,咯血,便血,功能性子宫出血,腹泻,食积泻痢。外用治外伤出血,衄血。用法用量:1~3钱;外用适量,撒敷患处。别名:灶突墨(《千金方》),灶突中尘(《外台秘要方》),灶额上墨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解藤2022-10-07 18:58:07
中药材“百解藤”。别名:金线风、凉粉藤、寄山龙、山豆根、青藤仔、蛤仔藤、金锁匙、独脚乌柏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、石山灌丛、林缘或草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台湾、福建等地。原形态:粉叶轮环藤 缠绕藤本。根粗壮,圆柱状弯曲,直径12cm,外皮灰褐色。老茎具纵向扭曲的粗条纹,小枝纤细,除叶腋或分枝处有簇毛外,余均无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皂荚2022-10-07 18:58:06
中药材“皂荚”。别名:鸡栖子(《广志》),皂角(《肘后方》),大皂荚(《千金方》),长皂荚(《本草图经》),悬刀(《外丹本草》),长皂角(《仁斋直指方》),大皂角(《纲目》)。出处:《本经》。生境分布:生长于村边,路旁,向阳温暖的地方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主产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。此外,东北地区及江苏、浙扛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等地亦产。原形态:落叶乔木,高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足藤2022-10-07 18:58:05
中药材“百足藤”。别名: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飞天蜈蚣、百足草、铁斑鸠、巴岩姜、姜藤、天蜈蚣、土石蜈蚣、雄鸡尾、细蜈蚣草、蜈蚣草、石蜈蚣、下山蜈蚣。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内石上或树干上附生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百足藤,附生藤本,长120m。分枝较功,营养枝具棱,常曲折,节间长0.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