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白补药2022-10-07 18:58:21

    中药材“白补药”。出处:《贵州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阴湿岩上。分布贵州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:花茎状丹参,又名:地梗鼠尾。多年生草本。基生叶6~10枚,叶片长卵形,长3.5~13厘米,宽3~6.5厘米,先端钝,基部心形,边缘具粗圆齿,上面被稀疏短毛,脉上被淡褐色柔毛;叶柄长6~18厘米,暗紫色,被淡褐色卷曲的柔毛。花茎高约30厘米,方形,密被柔毛,花序有时分枝;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百合2022-10-07 18:58:20

    中药材“百合”。别名:野百合、喇叭筒、山百合、药百合、家百合。性状:本品呈长椭圆形,长2~5cm,宽1~2cm,中部厚1.3~4mm。表面类白色、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,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。顶端稍尖,基部较宽,边缘薄,微波状,略向内弯曲。质硬而脆,断面较平坦,角质样。无臭,味微苦。炮制:蜜百合:取净百合,照蜜炙法(附录Ⅱ D)炒至不粘手。每100kg百合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白鱼尾果2022-10-07 18:58:20

    中药材“白鱼尾果”。出处:《闽东本草》。功能主治:治小儿蛔疳。用法用量: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,连服三至四次。出处:出自《闽东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村边、溪旁或山坡灌等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直立小灌木,高11.5cm。幼茎略呈四棱形,上部分枝,被灰白色柔毛。单叶对生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白龙穿彩2022-10-07 18:58:19

    中药材“白龙穿彩”。别名:白龙串彩、白龙苍、白龙昌菜、白花益母草、脓疮草。性味:辛、微苦,平。注意:孕妇及无瘀者不宜用。功能主治:调经活血,清热利水。用于产后腹痛,月经不调,急性肾炎,子宫出血,乳腺炎,丹毒,疖肿。用法用量:3~5钱,水煎服或全草熬膏服用。别名:白龙昌菜、白花益母草、白龙串彩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1300m的砂地上。 资源分布: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白鹤菌2022-10-07 18:58:19

    中药材“白鹤菌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阔叶树的腐木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、吉林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:子实体木栓质,侧生无柄或半平伏至平伏而反卷,常呈覆瓦状叠生,有时左右相连。菌盖半圆形、近贝壳形或近圆形,(312)cm×(420)cm,厚310mm;盖面米黄色、红褐色或灰褐色,有细绒毛,后脱落至光滑,常有浅褐色、浅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百两金2022-10-07 18:58:18

    中药材“百两金”。别名:八爪龙、八爪金龙(《草木便方》),开喉剑、叶下藏珠、状元红(《天宝本草》),山豆根、铁雨伞、真珠凉伞(《福建中草药》),野猴枣、珍珠伞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丛林间或岩石旁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:常绿灌木,高达1米。茎通常单一,或于近茎梢有细分枝。叶互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白鬼笔2022-10-07 18:58:18

    中药材“白鬼笔”。别名:鬼笔、鬼笔菌。生境分布:夏秋两季雨后,产生在林内地上。分布于山西、山东、安徽、广东。炮制: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,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:甘,温。功能主治:活血,除湿,止痛。主治风湿痛。用法用量:鲜品6两,浸泡在5两白酒(或五加皮酒)内,10日后服用,每服3~5钱,日服2次,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/10。别名:鬼笔、鬼笔菌、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白鸡肫2022-10-07 18:58:17

    中药材“白鸡肫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、溪边等潮湿之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矩圆叶卫矛 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7m。叶对生;叶柄长达8mm;叶近革质,光亮,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间有长倒卵形,长615cm,宽24.5m,先端渐尖,边缘有细齿,脉网明显。聚伞花序多回分枝,分枝平展,总花梗及分枝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百合子2022-10-07 18:58:17

    中药材“百合子”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功能主治:孙思邈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百合花2022-10-07 18:58:16

    中药材“百合花”。出处:《滇南本草》。化学成分:参见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