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抓地虎2022-10-07 19:16:05

    中药材“抓地虎”。别名:劲直阴地蕨。性味:甘,寒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。治毒蛇咬伤。用法用量:2~3钱,水煎兑酒服;外用捣烂调麦面敷患处。别名:劲直小阴地蕨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阴湿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3055cm。具直立而短的根茎和肉质粗壮的长根。总叶柄长2530cm,多汁,淡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山黄麻叶2022-10-07 19:18:21

    中药材“山黄麻叶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疏林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小乔木,高48m,当年生枝条密被白色伸展的曲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412mm,密被白色柔毛;叶片纸质,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618cm,宽38cm,先端长而渐尖,基部心形或近截平,常稍斜,上面有短硬毛而粗糙,下面密被银灰色丝质柔毛或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小猪鬃七2022-10-07 19:20:36

    中药材“小猪鬃七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1800m的林下、溪边石缝或岩石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植株高1535cm。根茎短,斜升或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紫棕色、有光泽的狭披针形鳞片;叶簇生;叶柄长722cm,坚硬,腹面略扁平,深棕色至紫棕色,向上光滑;叶片厚纸质,两面光滑无毛,狭长圆三角形,长918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地龙2022-10-07 19:25:07

    中药材“地龙”。别名:蚯蚓、蛐蟮、曲虫、土蟺、赤虫。性状:广地龙:呈长条状薄片,弯曲,边缘略卷,长15~20cm,宽1~2cm。全体具环节,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,腹部浅黄棕色;第14~16环节为生殖带,习称“白颈”,较光亮。体前端稍尖,尾端钝圆,刚毛圈粗糙而硬,色稍浅。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,外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,内侧刚毛圈隆起,前面两边有横排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口蘑2022-10-07 19:27:23

    中药材“口蘑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香杏口蘑 生于草原沃土上。夏、秋季雨后,形成蘑菇圈。 2.蒙古口蘑生于草原上。夏、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。 资源分布:1.香杏口蘑 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等地。 2.蒙古口蘑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等地。原形态:1.香杏口蘑 菌盖宽612cm。半球形至平展,光滑,不粘,带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浅土红色,边缘内卷。菌肉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刺苞南蛇藤叶2022-10-07 19:30:00

    中药材“刺苞南蛇藤叶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、林下、河边及石坡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东、浙江。原形态:刺南蛇藤 藤状灌木,长达8m。茎枝常有随生根。最外1对芽鳞宿存,呈尖硬钩状刺,常钩附于树上。单叶互生,近膜质,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35.5cm,宽2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,叶缘具硬毛状细齿。聚伞花序腋生13花或多花成簇;花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伊贝母2022-10-07 19:32:27

    中药材“伊贝母”。性状:新疆贝母:呈扁球形,高0.5~1.5cm。表面类白色,光滑。外层鳞叶2瓣,月牙形,肥厚,大小相近而紧靠。顶端平展而开裂,基部圆钝,内有较大的鳞片及残茎、心芽各1枚。质硬而脆,断面白色,富粉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 伊犁贝母:呈圆锥形,较大。表面稍粗糙,淡黄白色。外层鳞叶心脏形,肥大,一片较大或近等大,抱合。顶端稍尖,少有开裂,基部微凹陷。贮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东廧子2022-10-07 19:34:47

    中药材“东廧子”。别名:沙蓬米、沙米、登相干、登粟、吉刺儿。出处:出自1.《本草拾遗》。 2.《康熙几暇格物编》:沙蓬米,凡沙地皆有之,鄂尔多斯所产尤多。枝叶丛生如蓬,米似胡麻而小。作为粥,滑腻可食;成为末,可充饼饵茶汤之需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沙丘及沙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2060cm。茎由基部分枝,最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鹿耳翎2022-10-07 18:28:01

    中药材“鹿耳翎”。别名:鹿耳苓、鹿耳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八十缺、毛六猬、六角瓣、六什头、六毒草,八楞风、八面风、蜡达草、六十瓣、六角心、羊仔菊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臭灵丹(《苏南种子植物》),辘轴风(《陆川本草》),四方根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羊耳三稔(《广东中药》Ⅱ),陆续消、六耳消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土防风、六盘金(《闽东本草》),羊毛草(《贵州草药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鸡脚草乌2022-10-07 18:29:14

    中药材“鸡脚草乌”。别名:月下参、小草乌、惊药、云南飞燕草。性味:辛、苦,温。有毒。功能主治:温通经络,祛风除湿,散寒止痛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胃寒痛,跌打损伤疼痛。外用治臁疮。用法用量:1~2钱,水煎服,或干粉1~2分,吞服。备注:(1)本品有毒,不可多服。如中毒,可用绿豆、芫荽、姜各适量,水煎,酌加猪油及红糖服;或用淡豆豉及黄豆煮汤服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