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金果榄2022-10-07 18:36:26

    中药材“金果榄”。别名:山慈菇[广东、广西]、金牛胆、地苦胆、金狮藤、九牛胆、九莲子、青牛胆、金线吊葫芦。性状:本品呈不规则圆块状,长5~10cm,直径3~6cm。表面棕黄色或淡褐色,粗糙不平,有深皱纹。质坚硬,不易击碎,破开,横断面淡黄白色,导管束略呈放射状排列,色较深。无臭,味苦。贮藏:置干燥处,防蛀。炮制:除去杂质,浸泡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鉴别:取盐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轮叶八宝2022-10-07 18:38:44

    中药材“轮叶八宝”。别名:还魂草、打不死、轮叶景天、楼台还阳、酱子草、三角还阳、鸡眼睛、岩三七、胡豆七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沟边阴湿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:轮叶八宝 多年生草本,高40100cm。须根细。茎直立,不分枝。4叶轮生,少有5叶轮生,下部常为3叶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蟋蟀2022-10-07 18:41:08

    中药材“蟋蟀”。别名:蛐蛐、夜鸣虫、将军虫、秋虫、斗鸡。性味:辛、咸,温。有毒。注意:体虚及孕妇忌服。功能主治:利尿,破血。用于水肿,小便不通,尿路结石,肝硬化腹水。用法用量:2~6只,水煎或焙干研粉服。备注:(1)东北地区产一种蟋蟀为Seapsipedu aspersus Walker,另有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等在不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荔枝2022-10-07 18:45:58

    中药材“荔枝”。别名:大荔、丹荔。性味:根:微苦、涩,温。 假种皮(果肉):甘、酸,温。 核:甘、微苦、涩,温。功能主治:根:消肿止痛。用于胃脘胀痛。 假种皮(果肉):益气补血。用于病后体弱,脾虚久泻,血崩。 核:理气,散结,止痛。用于疝气痛,鞘膜积液,睾丸肿痛,胃痛,痛经。用法用量:果、果核:3~5钱。根1两。别名:离支(《上林赋》),荔支(《齐民要术》)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节节茶2022-10-07 18:48:21

    中药材“节节茶”。别名:石风节、九节风。性味:辛、微苦,温。功能主治:通经活络,止血。用于感冒,肾结石,子宫脱垂,产后流血,癫痫,跌打劳伤,风湿麻木,关节炎,偏头痛;外用治骨折。用法用量:0.5~1两。外用鲜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别名:石节风、九节风、野珠兰。出处:鱼子兰之名见于《花镜》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罗伞树2022-10-07 18:50:44

    中药材“罗伞树”。别名:高脚罗伞树、高脚罗伞。性味:苦、辛,平。功能主治:清咽消肿,散瘀止痛。用于咽喉肿痛,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,疖肿。用法用量:根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敷患处。别名:铁罗伞、筷子根、高脚凉伞、火屎炭树、火泡树、鸡眼树、火炭树树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1000m的林下或沟边阴湿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红土子皮2022-10-07 18:53:11

    中药材“红土子皮”。出处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性味:性凉,味微苦。功能主治:清热,解毒。复方:①治喉痛:红土子皮三钱(用火烤去毛),八爪金龙三钱。煎服。 ②治发烧:红清酒缸根皮、马鞭鞘、青藤香各三钱。水煎服。别名:四川山蚂蝗。出处: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坡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穗花杉根2022-10-07 18:55:32

    中药材“穗花杉根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1100m地带的阴湿溪谷两旁或林内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7m。树皮灰褐色或淡红褐色,裂成薄片状脱落。小枝斜伸或向上伸展,圆形或近方形;一年生小枝绿色,23年生枝绿黄色。叶条状披针形,直或微弯呈镰状,长311cm,宽611mm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皱叶南蛇藤2022-10-07 18:57:55

    中药材“皱叶南蛇藤”。别名:南蛇藤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302750m的山坡阔叶林中或灌丛中或高草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,稀分布于甘肃、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。原形态:皱叶南蛇藤 藤状灌木,无毛。叶纸质或坚纸质;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阔楔形,长610cm,宽2.56.5cm,边缘具圆齿状细锯齿,叶背色绿,不带白粉,背面脉上常被微柔毛,侧脉间小脉平行展开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生藤2022-10-07 19:00:12

    中药材“生藤”。别名:羊角藤、大花藤、须药藤。性味:甘,温。功能主治:祛风通络,行气止痛。用于感冒、支气管炎,风湿关节疼痛,胃痛。用法用量:2~5钱,水煎或碾粉服。别名:羊角藤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冷水发汗、水逼药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够哈哄(傣名)。出处:《云南中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、山谷、路旁林中。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。原形态:攀援状大藤本。茎浅棕色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