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海星2022-10-07 19:05:44
中药材“海星”。别名:五角星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活时缘板边为紫褐色,反口面小柱体为黄褐色,口面为淡黄白色。多栖息于水深17176m的泥质或泥沙海底。数量很多。我国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及南沙群岛等沿海。 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及南沙群岛等沿海。原形态:镶边海星,体五角星状,腕5狭长,逐渐变细,长达5cm以上。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狗肾2022-10-07 19:05:43
中药材“海狗肾”。别名:腽肭脐(《药性论》)。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。原形态:①海狗,又名:腽肭兽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肭兽(《异物志》)。 体肥壮,形圆而长,至后部渐收削。雄兽身长达2.5米,雌者身长仅及其半。头略圆,颧骨高,眼大,耳壳甚小,口吻短,旁有长须。四肢均具5趾,趾间有蹼,形成鳍足,尾甚短小。体深灰褐色,腹部黄褐色。 生活于寒带或温带海洋中,常随适当的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柳2022-10-07 19:05:43
中药材“海柳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栖息于水深1520m的硬底上,或更深的珊瑚石和岩石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大鹏湾和海南的琊琅湾、三亚、西瑁等海域。原形态:日本黑角珊瑚,群体似马尾松中柳树枝状。轴呈角质,分枝复羽状,呈黑褐色黄褐色。多回分枝,小分枝的前侧边缘交替排列的羽枝硬而密集。羽枝上又分出15级更细、更短的刚毛状次级羽枝,从羽枝的前面或前侧面伸出,形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牛2022-10-07 19:05:42
中药材“海牛”。出处:《本草原始》。原形态:体呈长椭圆形,长约4~12厘米。腹面平;背面呈块状,前方狭,至后方渐大。外套膜覆盖头部。头部前端腹面有口,其背面有肉质触角1对;眼位于触角的后方,陷入皮内。体背面正中线上的后部,有肛门的开口,其周围有环生的二次性鳃。 生活海滨岩礁间,常吸附于石面,性迟钝,遇刺激即放出赤紫色液体,使海水混浊以为掩护。肉食性,以腔肠类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木2022-10-07 19:05:42
中药材“海木”。别名:鸡皮[傣语]。生境分布: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性味:苦,凉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祛风湿,利咽喉。主治风湿腰腿痛,咽喉炎,扁桃体炎,心胃气痛。用法用量:3~5钱,水煎服或酌情增量泡酒服。别名:鸡波(傣名)。出处: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:乔木,高达10米。枝光滑,有少数皮孔。单数羽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月壳2022-10-07 19:05:41
中药材“海月壳”。别名:明瓦(《闽中海错疏》),蜊壳丬(《本草从新》)。出处:《本草从新》。性味:《本草从新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柏2022-10-07 19:05:41
中药材“海柏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潮内带或低潮带的岩石上和石沼中。 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。原形态:藻体暗红紫色,软骨质,丛生,高515cm,宽约2mm,直立,基部圆柱形,色深较硬,上部略扁,色浅稍软,二叉分枝如帚状,枝端钝头。枝体上常有轻微缢缩处,偶有小育枝、髓部丝状细胞连成网状,疏松,皮层细胞小,紧集成链状。四分孢子囊群生于分枝上部,囊果色深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蜇皮2022-10-07 19:05:40
中药材“海蜇皮”。别名:白皮子(《柑园小识》),白皮纸、秋风子(《纲目拾遗》),姹皮(《医林纂要》),罗皮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归经:《本草撮要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红豆2022-10-07 19:05:40
中药材“海红豆”。出处:《海药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林中或无荫的山溪沟边和山坡,亦栽于庭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以至喜马拉雅山东部。原形态:海红豆,又名:孔雀豆、红豆、相思树、相思格、双栖树、红木、西施格树。 落叶乔木,高约8米,幼嫩部被小柔毛。2回羽状复叶,有羽片4~12对(海南产的3~4对),小叶8~14枚,矩圆形或卵形,长2.5~3.5厘米,宽约1.5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茜2022-10-07 19:05:39
中药材“海茜”。别名:海草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生于大干潮线以下的岩礁上或低潮带的石沼中。 2.生长在低潮带至大干潮线下较深处的岩礁上。为我国特有的亚热带海藻种类。 3.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石上,或在高、中潮带的水洼或石沼中。 4.生长于低潮带深沼中或大干潮线下深至4m处的岩石上。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沿海水域。日本沿海亦有分布。 2.分布于福建(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