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海决明2022-10-07 19:05:55
中药材“海决明”。别名:马蹄子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生活于中低潮区岩石间。 2.生活于潮间带下区一对潮下带约20m深的岩礁上或海藻丛中。 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东海、南海。 2.我国沿海分布很广。为经济藻类养殖业的敌害。原形态:1.黑凹螺,贝壳呈塔形。质厚宽实,一般壳高2430mm,宽与高近等。螺层6层,壳顶3层很小,以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南粗榧2022-10-07 19:05:54
中药材“海南粗榧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散生于海拔1100m的以下,南亚热带山地雨林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乔木,高1020m,可达25m,胸围3050cm,稀达110cm。树皮浅褐色或褐色,间或黄褐色或红紫色,平滑而薄。叶条形,排成2列。质地较薄,急尖或近渐尖,基部圆截形或圆形,干后边缘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南茄2022-10-07 19:05:54
中药材“海南茄”。别名:金耳环、耳环锤。生境分布:广西。性味:微苦,凉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:凉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主治急性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用法用量:根1~2两,水煎服。别名:衫纽藤、卜古雀、金纽头、细颠茄、耳环草、小丁茄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。原形态:灌木,高12m。茎直立或平卧,多分枝,小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南海金沙2022-10-07 19:05:53
中药材“海南海金沙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1700m的林中或溪边灌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攀援质藤木,植株长56m。叶二型,厚纸质,羽片多数,对生,于叶轴的短枝上相距约25cm,短枝顶端着生一丛红棕色短柔毛;营养羽片生于叶轴下部,叶柄长44.5cm,柄先端具狭边,羽片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底柏2022-10-07 19:05:52
中药材“海底柏”。别名:红珊瑚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栖息于水深520m的坚硬基底或从珊瑚礁岩缝中长出。群体的分枝平面与水流方向相垂直。,本种是热带性种,尤其在珊瑚礁的泻湖内珊瑚丘上生长得特别好。 2.栖息于水深28m的硬质海底或珊瑚岩缝中。 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西沙群岛及海南三亚、西瑁等海域。 2.分布于广东西部、海南南部及东南部沿海水域。原形态:1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参2022-10-07 19:05:52
中药材“海参”。别名:刺参、沙噀。生境分布:山东、河北沿海,南海西沙群岛,广东、海南岛。化学成分:海参中所含粗海参毒素(holothurin)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功能主治:生肌止血。主治疮疖。用法用量:研末,外用适量。备注:参体为优良食品。出处:《本草从新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我国黄、渤海区。原形态:刺参(《本草从新》),又名:沙噀、海鼠。 体长筒状,长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浮石2022-10-07 19:05:51
中药材“浮石”。别名:水花、白浮石、海浮石、海石、水泡石、浮水石、大海浮石。出处:1.浮石始载于《日华子》。 2.《嘉佑本草》附于“石蟹”下。 3.《纲目》曰:“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,日久结成者。状如水沫及钟乳石,有细孔如蛀窠,白色,体虚而轻。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。海中者味咸,入药更良。”4.《纲目》又引《交州记》云:“海中有浮石,轻虚可以磨脚,煮水饮之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南三七2022-10-07 19:05:51
中药材“海南三七”。别名:山田七、圆山奈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草地阳处;或栽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海南三七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块状。先出叶,后开花;叶柄短,槽状;叶片长椭圆形,长1727cm,宽7.59.5cm,叶面淡绿色,中脉两侧深绿色,叶背紫色。头状花序有花46朵,生于长4.57cm的紫褐色苞片中,春季直接自根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月2022-10-07 19:05:50
中药材“海月”。别名:镜鱼(《临海异物志》),以下鱼(《食疗本草》),海镜、膏叶盘(《岭表录异》),蛎镜(《闽中海错疏》),石镜(《海南志》),窗贝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东南沿海。原形态:贝壳2片,圆形而扁平,壳质薄,透明,边缘很易破碎。左右两壳不等,左壳较凸,右壳较平。壳面放射肋及同心的生长纹都极细密,近腹缘的生长纹略呈鳞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海桐皮2022-10-07 19:05:50
中药材“海桐皮”。别名:刺桐、山芙蓉、空桐树。归经:归肝、肾经。性味:苦,平。功能主治:祛风湿,舒筋通络。用于风湿麻木,腰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;外用治各种顽癣。用法用量:3~5钱。外用适量。备注:(1)不同地区海桐皮同名异物甚多,常见如下数种: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.东北地区;木棉科木棉Bombax mal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