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越橘果2022-10-07 18:38:54
中药材“越橘果”。出处:《吉林中草药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查看详情 >> -
蝙蝠2022-10-07 18:41:18
中药材“蝙蝠”。别名:服翼(《尔雅》),天鼠、伏翼(《本经》),飞鼠、老鼠、蟙蟔(《方言》),仙鼠(《尔雅》郭璞注),夜燕(《纲目》)。出处:《本经》。生境分布:栖于建筑物的隙缝或树洞中。白昼将身体挂起或伏着停息,晨昏或夜间活动。冬眠。以昆虫(主要是双翅目)为食。分布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甘肃、山西、四川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原形态:前臂长46~54毫米,颅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蓝猪耳2022-10-07 18:43:42
中药材“蓝猪耳”。别名:蝴蝶花、蚌壳草、散胆草、老蛇药、倒胆草、单色翼萼。生境分布: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药理作用:抑菌实验:全草水煎液对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型O17株及赖株的抗菌效价为1/400。性味:苦,凉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利湿,止咳,和胃止呕,化瘀。 发痧呕吐:蓝猪耳8钱,鱼腥草根、腐卑、六月雪、醉鱼草各5钱,老姜5斤,水煎,冲红糖服。 黄疸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茼蒿2022-10-07 18:46:09
中药材“茼蒿”。别名:同蒿(《嘉佑本草》),蓬蒿(《饮膳正要》),同蒿菜(《滇南本草》),蓬蒿菜(《本草从新》),蒿菜(《得配本草》),菊花菜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:《千金·食治》。生境分布:全国大部地区均有栽培。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可达1米。茎直立,光滑,柔软,富肉质。叶互生;无柄;椭圆形、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深齿裂或羽裂,裂片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臭节草根2022-10-07 18:48:32
中药材“臭节草根”。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功能主治:捣浆,洗肿毒。出处: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林下及灌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:臭节草,多年生草本,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。主根不明显,具多数须根,棕黄色。茎直立,圆柱形,高5080cm,紫红色,光滑无毛,基部略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罂粟壳2022-10-07 18:50:54
中药材“罂粟壳”。别名:米壳、粟壳、罂子粟壳、米囊子壳。性状:本品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,多已破碎成片状,直径1.5~5cm,长3~7cm。外表面黄白色、浅棕色至淡紫色,平滑,略有光泽,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。顶端有6~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;基部有短柄。体轻,质脆。内表面淡黄色,微有光泽。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,棕黄色,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。气微清香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紫金龙2022-10-07 18:53:22
中药材“紫金龙”。别名:串枝莲、豌豆七、豌豆跌打。性味:辛、微苦,凉。有毒。注意:孕妇忌服。功能主治:消炎,镇痛,止血,降压。用于各种疼痛,跌打损伤,高血压;外用治外伤出血。用法用量:3~5分,开水送服;外用适量,根研粉撒患处。别名:黑牛膝、川山七、串枝莲(《云南中草药》),豌豆跌打、大麻药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豌豆七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:《云南中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秃叶红豆树2022-10-07 18:55:42
中药材“秃叶红豆树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200m的山谷、坑边、混交林内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秃叶红豆 常绿乔木,高达20m。树皮灰色。枝淡褐绿色,幼时被短毛;叶互生,奇数羽状复叶,长11.525cm;叶柄长24.5cm,叶柄和叶轴微有细毛;小叶通常5片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百足藤2022-10-07 18:58:05
中药材“百足藤”。别名: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飞天蜈蚣、百足草、铁斑鸠、巴岩姜、姜藤、天蜈蚣、土石蜈蚣、雄鸡尾、细蜈蚣草、蜈蚣草、石蜈蚣、下山蜈蚣。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内石上或树干上附生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百足藤,附生藤本,长120m。分枝较功,营养枝具棱,常曲折,节间长0.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甘蔗滓2022-10-07 19:00:22
中药材“甘蔗滓”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功能主治:治秃疮,痈疽,疔肿。用法用量:外用: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。复方:①治小儿头疮白秃:甘蔗滓烧存性,研末,乌桕油调,频涂取瘥。(《纲目》) ②治背疽恶疮,收口长肉:甘蔗滓,晒燥,煅存性,研极细,筛药填满疮孔内,膏药盖住。(《救生苦海》) ③治疔疮:甘蔗滓晒干,真香油点灯烧成灰,以津液调匀,银簪挑破,点上。加珍珠油、胭脂调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