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百药煎2022-10-07 18:58:05
中药材“百药煎”。出处:《本草蒙筌》。性状:为灰褐色之小方块,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,微具香气。归经:①《本草求真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甘草梢2022-10-07 19:00:22
中药材“甘草梢”。出处:《珍珠囊》。性味:《医学入门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犁头草2022-10-07 19:02:40
中药材“犁头草”。别名:铧头草、犁铧尖、犁嘴草、箭头草、如意草、玉如意、耳钩草。性味:苦、微辛,寒。注意:服药后不可喝热水、吃热食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用于急性结膜炎,咽喉炎,急性黄疸型肝炎,乳腺炎,痈疖肿毒,化脓性骨髓炎,毒蛇咬伤。用法用量:干品0.5~1两(鲜品1~2两)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备注:(1)治毒蛇咬伤;鲜犁头草(如无,可用鲜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滇瑞香2022-10-07 19:04:57
中药材“滇瑞香”。别名:桂花矮陀陀、黄山皮条、构皮岩陀、万年青矮陀陀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桂花岩陀、野瑞香(《云南经济植物》)。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疏林下及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:常绿灌木,高1~2米。枝黄灰色,幼枝无毛或几无毛,外皮纤维长而韧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,长6~12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狭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橘络2022-10-07 19:09:26
中药材“橘络”。性味:苦,平。功能主治:通络,化痰。用于咳嗽痰多,胸胁作痛。用法用量:1~2钱。别名:橘丝(《纲目拾遗》),橘筋(《中药材手册》)。出处:《本草求原》。生境分布:主产四川、福建、浙江。此外,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等地亦产。性状:①凤尾橘络 呈长条形的网络状。多为淡黄白色,陈久则变成棕黄色。上端与蒂相连,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,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栗叶2022-10-07 19:11:42
中药材“栗叶”。出处:《滇南本草》。功能主治:①《滇南本草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木防己花2022-10-07 19:14:00
中药材“木防己花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坡、灌丛、林缘、路边或疏林中。 2.生长环境与木防己相同。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以及河北、辽宁、陕西等地,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。 2.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1.木防己 木质藤本。嫩枝密被柔毛,老枝近于无毛,表面具直线纹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3cm,被白色柔毛;叶片纸质至近革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扁豆花2022-10-07 19:16:16
中药材“扁豆花”。性味:甘,平。功能主治:解暑化湿,止泻,止带。用于中暑发热,呕吐泻泄,白带。用法用量:1~3钱,鲜者加倍。别名:南豆花(《广东中药》Ⅱ)。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。生境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。主产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。性状:干燥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。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,萼齿5,外面被白色短毛。花瓣5片,皱缩,黄白色或黄棕色,有脉纹,未开放的花外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山萝花2022-10-07 19:18:32
中药材“山萝花”。生境分布:浙江、江苏、云南及甘肃以东南北各地。功能主治:全草:清热解毒。主治痈肿疮毒。用量0.5~1两。 根:泡茶,有清凉之效。别名:球锈草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疏林、灌丛和高草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东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态:山萝花,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1580c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小檗2022-10-07 19:20:47
中药材“小檗”。别名:三颗针、狗奶子、酸醋溜、刺刺溜、刺黄连、刺黄柏。生境分布:均生于干燥的山坡或石灰岩地区向阳坡地灌木丛中。前两种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等省。后两种分布于东北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及宁夏等地。原形态:1、豪猪刺常绿有刺灌木,高1~2米。茎丛生,老枝灰黄色,具槽;幼枝淡黄色,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,刺3叉,长2~3.5厘米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