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如意草2022-10-07 19:22:06

    中药材“如意草”。别名:白三百棒、红三百棒。出处: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溪谷潮湿地、沼泽地、灌丛林缘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达35cm。根茎横走,粗约2mm,褐色,密生多数纤维状根,向上发出多条地上茎或匍匐枝,地上茎通常数条丛生。淡绿色,节间较长;匍匐枝蔓生,节上生不定根。基生叶三角状心形或卵状心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娑罗子2022-10-07 19:22:06

    中药材“娑罗子”。别名:梭罗子。性状: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,似板栗,直径1.5~4cm。表面棕色或棕褐色,多抽皱,凹凸不平,略具光泽;种脐色较浅,近圆形,约占种子面积的1/2至1/4;其一侧有1条突起的种脊,有的不甚明显。种皮硬而脆,子叶2,肥厚,坚硬,形似栗仁,黄白色或淡棕色,粉性。无臭,味先苦后甜。贮藏: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炮制:除去外壳及杂质。用时打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奶汁树2022-10-07 19:22:05

    中药材“奶汁树”。别名:牛奶子树、下乳草。出处:《江西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灌木丛中。分布我国东南各地。原形态:灌木,高约1米。枝条带紫红色,折断有白色乳汁。小枝,叶脉和叶柄被短硬毛,早落。单叶互生,膜质,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5~9厘米,宽1~2厘米,侧脉与中脉成直角展出,小脉极不明显。花序托有梗,单生于叶腋,圆球形或梨形,绿色或紫红色;基部有苞片3枚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姜黄2022-10-07 19:22:05

    中药材“姜黄”。别名:黄姜、毛姜黄、宝鼎香、黄丝郁金。性状: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、圆柱形或纺锤形,常弯曲,有的具短叉状分枝,长2~5cm,直径1~3cm。表面深黄色,粗糙,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,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,角质样,有蜡样光泽,内皮层环纹明显,维管束呈点状散在。气香特异,味苦、辛。贮藏:置阴凉干燥处。炮制:除去杂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威灵仙2022-10-07 19:22:04

    中药材“威灵仙”。别名:铁脚威灵仙、百条根、老虎须、铁扫帚。性状:威灵仙:根茎呈柱状,长1.5~10cm,直径0.3~1.5cm;表面淡棕黄色;顶端残留茎基;质较坚韧,断面纤维性;下侧着生多数细根。根呈细长圆柱形,稍弯曲,长7~15cm,直径0.1~0.3cm;表面黑褐色,有细纵纹,有的皮部脱落,露出黄白色木部;质硬脆,易折断,断面皮部较广,木部淡黄色,略呈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娃娃拳2022-10-07 19:22:03

    中药材“娃娃拳”。别名:扁担杆子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,麻糖果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拗山皮(《贵州草药》),棉筋条、山络麻、狗糜子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: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河北、河南、甘肃、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:落叶灌木,高达2.5米,小枝有星状毛。单叶互生,卵形、菱状卵形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姜味草2022-10-07 19:22:03

    中药材“姜味草”。别名:小香草、小姜草、小香薷。性味:辛,温。功能主治:祛风解表,温中除湿。用于感冒咳嗽,胃痛,急性胃肠炎,消化不良,腹胀,腹痛,疝气痛,预防痢疾。用法用量:3~5钱。别名:地生姜(《昆明药植调查》),柏枝草、香草、灵芝草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,小姜草、小香草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:《滇南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石灰岩山坡,或向阳草坡上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安徽刺黄柏2022-10-07 19:22:02

    中药材“安徽刺黄柏”。别名:黄柏、刺黄柏、三颗针。出处: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m的山间灌丛、溪边或林下石隙间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原形态:刺黄柏,落叶灌木,高12m。小枝稍有棱角,老枝黄色或暗棕色,有少数黑色疣点,刺单生或3叉,长1.53cm。叶簇生;柄长0.51cm;叶片椭圆形,倒卵形勤俭到卵状椭圆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子楝树根2022-10-07 19:22:02

    中药材“子楝树根”。原形态:灌木至小乔木。嫩枝被灰褐色或灰色柔毛,纤细,有钝棱。叶对生;叶柄长46mm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,有时为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49cm,宽23.5cm,先端急锐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初时两面有柔毛,以后变无毛,有细小腺毛;羽状脉,侧脉1013对。聚伞花序腋生,有时为短小的圆锥状花序,总梗有紧贴柔毛;小苞片细小,锥状;花梗长38mm,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孔雀尾2022-10-07 19:22:01

    中药材“孔雀尾”。别名:凤尾蕨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,),青旗草、见血生(《广东中医》3(5):26,1958),碎叶金花、退血草、地侧柏、小凤尾草、细金鸡尾、细叶野鸡尾、细叶路鸡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地柏枝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出处:《湖南药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沟中石灰岩上。分布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0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