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蛇不见2022-10-07 18:42:17

    中药材“蛇不见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其他地区常见栽培。原形态:单苞鸢尾 多年生草本,高2555cm。冬季常绿,夏季枯萎,基部有老叶鞘残留纤维。根茎粗壮肥厚,近地表处常膨大成球形,黄白色。叶基生;叶片条形,长2530cm,宽57mm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。花茎高3050ccm,具45枚茎生叶,叶狭被针形;苞片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蚌兰花2022-10-07 18:42:17

    中药材“蚌兰花”。别名:蚌花、紫万年青花、荷包兰、蚌兰衣、菱角花、红蚌兰花、州部队。出处: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人工栽培于庭园、花圃。 资源分布: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,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。原形态:紫万年青 多年生草本,高50cm。茎较粗壮,肉质。节密生,不分枝。叶基生,密集覆瓦状,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,长1030cm,宽26cm,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蚺蛇肉2022-10-07 18:42:16

    中药材“蚺蛇肉”。出处:《食疗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福建等地。原形态:蟒蛇,又名:蟒、王蛇(《尔雅》),南蛇、埋头蛇(《纲目》),王字蛇(《纲目拾遗》),琴蛇。 全长达4.6~6米。头小,吻端扁平。上唇鳞11~13片,不与眼相碰。眼的前缘、下缘及后缘围有6~8片眼鳞。眼小,瞳孔垂直椭圆形。头背鳞片对称,形小而数目较多。体鳞光滑无棱,在颈部约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蚬壳2022-10-07 18:42:16

    中药材“蚬壳”。别名:河蚬。生境分布:南方各省。性味:咸,温。功能主治:主治反胃吐食,外用治湿热疮毒。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。生境分布:生活于河川、湖沼中,多栖于泥质的水底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原形态:河蚬,又名:扁螺(《隋书》)。 贝壳2片,略呈三角形,大小不一,大者长约6厘米。左右两壳相等,壳顶膨起,位于背缘中部。壳外被有壳皮,暗褐色,稍带黄色。壳表面生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蛇婆2022-10-07 18:42:15

    中药材“蛇婆”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东海及南海。原形态:半环扁尾蛇,又名:海蛇。 全长63~150厘米。头部短,尾侧扁,躯干略呈圆筒形。吻鳞分上下2片;上唇鳞7片,其中第3、4鳞入眼;下唇鳞7片;前额鳞3片;额鳞大于颅顶鳞;眼前鳞1片,眼后鳞2片;颞鳞2+3:咽头鳞1对。无颊鳞。体鳞:23行,鳞面光滑,排列为覆瓦状。腹鳞178~205片,肛鳞2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蚕豆壳2022-10-07 18:42:14

    中药材“蚕豆壳”。别名:蚕豆皮(《本草求原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生境分布:产江苏。性状:干燥的种皮,呈黄褐色或棕褐色,都卷曲为不规则的碎片。大小不等。质脆易碎。化学成分:含β(3(βD吡喃葡糖氧基)4羟苯基)L丙氨酸L酪氨酸、多巴。功能主治:利尿渗湿。治水肿,脚气,小便不利,天泡疮,黄水疮。 ①《本草求原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蚤休2022-10-07 18:42:14

    中药材“蚤休”。别名:蚩休(《别录》),重楼、重台、草甘遂(《唐本草》),螫休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紫河车、重楼金线(《本草图经》),白甘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,重台草(《圣惠方》),独脚莲(《滇南本草》),三层草(《纲目》),草河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九道箍、铁灯盏、七叶一盏灯、鸳鸯虫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双层楼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多叶重楼、七子莲、铁灯台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蚱蜢2022-10-07 18:42:13

    中药材“蚱蜢”。别名:蚂蚱、油蚂蚱、草蜢子。性味:辛,平。功能主治:止咳平喘,定惊,消积。用于支气管哮喘,百日咳,小儿惊风,疳积。用法用量:每次2~4钱,小儿0.5~1钱。焙干研粉服。别名:直螽(《诗经》),蠜(《尔雅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几遍全国。原形态:体长圆形,黄绿色。雌虫头至翅端长3.6~4.4厘米;雄虫长3~3.3厘米。头部略成方形,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蛇头细辛2022-10-07 18:42:13

    中药材“蛇头细辛”。别名:蜘蛛香、水臭草、阿计欧、岩边香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3600m林缘、草地、溪边等水湿条件较好的草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台湾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原形态:柔垂缬草 多年生草本,高2080cm。根茎细柱头,具明显的环节:有细长匍枝,每节有1对心形的长柄叶。基生叶具长柄,长510cm;叶与匍枝叶同形,长13cm,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蚱蝉2022-10-07 18:42:12

    中药材“蚱蝉”。别名:鸣蜩(《诗经》),蝒、马蜩(《尔雅》),螃(《方言》),鸣蝉(《唐本草》),秋蝉(《圣惠方》),蜘蟟(《七修类稿》),蚱蟟(《中药志》),知了(《江苏药材志》)。出处:《本经》。生境分布:成虫多栖于柳、插、枫杨及苹果、梨、桃、杏等阔叶树木上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原形态:雄虫体长而宽大,长4.4~4.8厘米,翅展12.5厘米,雌虫稍短;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