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蚂蚁花根2022-10-07 18:42:23
中药材“蚂蚁花根”。别名:野牡丹根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501900m的开朗山坡草地,灌木丛,路旁及田边,亦见于疏林缘,溪边湿润的地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直立亚灌木或灌木,高0.61.5m。茎四棱形,茎、叶柄及叶密被糙伏毛。叶对生;叶柄极短,长14mm;叶片坚纸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13cm,宽1.53.8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蚕蜕2022-10-07 18:42:22
中药材“蚕蜕”。别名:蚕退、马鸣退(《嘉佑本草》),马明退(《儒门事亲》),蚕蜕皮(《本草蒙筌》),佛退(《眼科龙木论》),蚕退皮(《本草求原》),蚕衣、蚕儿衣(《山东中药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性味:《纲目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蚌泪2022-10-07 18:42:21
中药材“蚌泪”。别名:活蚌水(《本经逢原》),蚌清水(《泉州本草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功能主治:清热,明目,解毒。治消渴,赤眼,烫伤。 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蚌粉2022-10-07 18:42:21
中药材“蚌粉”。别名:蚌蛤灰(《千金方》),蜃灰(《纲目》),蚌壳粉(《本草述》),蚌壳灰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:《日华子本草》。化学成分:各种河蚌的贝壳,常含微量的锶。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,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,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。参见...
查看详情 >> -
蚌兰叶2022-10-07 18:42:20
中药材“蚌兰叶”。别名:红蚌兰叶(广东中药》Ⅱ)。出处:《广东中药》Ⅱ。生境分布:多栽培供观赏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原形态:紫万年青,又名:紫蒀、紫兰、红面将军、血见愁。 多年生草本。茎粗壮,多少肉质,高不及50厘米,不分枝。叶互生而紧贴,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宽2.5~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,上面绿色,下面紫色。花白色,腋生,具短柄,多数,聚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蚂蚁上树2022-10-07 18:42:20
中药材“蚂蚁上树”。别名:灰叶算盘子、革叶算盘子。出处:始载于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路旁向阳处和灌木丛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。原形态:革叶算盘子 灌木或小乔木,高310m。枝条有棱,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4mm,被微毛或无毛;托叶三角形,长约1mm;叶片纸质或近革质,披针形或椭圆形,有时镰刀状,长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虾须草2022-10-07 18:42:19
中药材“虾须草”。别名:绿绿草、沙小菊。生境分布: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:苦,平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,疏风。 水肿:全草2两,煎水服。 无名肿毒:虾须草、野菊花枝叶1两,煎水服,1日3次;另取药渣捣烂,敷患处。 发热头痛:全草5钱,水煎服。别名:绿绿草、草麻黄。出处:《贵州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草坡、路旁或田边。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虾须豆2022-10-07 18:42:19
中药材“虾须豆”。别名:土甘草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出处:《广西中药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、荒地,阳光充足的地方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:直立灌木,高可达1米。幼枝密生锈色短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;小叶披针形、椭圆形或矩圆形,长5~12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略微波状,厚纸质,无毛;小托叶线形,长约2毫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6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蚕豆2022-10-07 18:42:18
中药材“蚕豆”。生境分布:全国各地均栽培。化学成分:叶含有N-氨基-甲醇-2(对羟基苯)甘氨酸及有机酸。 新鲜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等。性味:花:甘,凉。功能主治:花:凉血止血,止带降压。主治咯血,吐血,便血,白带,高血压病。用量0.5~1两。 豆:健脾利湿。主治脚气水肿。用量2~3两。 豆...
查看详情 >> -
蚕茧2022-10-07 18:42:18
中药材“蚕茧”。别名:家蚕茧。生境分布: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功能主治:清热止血。 主治疮肿无头,血淋疼痛,大便下血,妇人血崩。用量1~3钱。 血友病,牙龈出血,紫斑,鼻衄。蚕茧烧存性,研细,每服1钱,每日2次。 亦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。别名:蚕衣(《说文》),茧黄(《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