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蛤蜊粉2022-10-07 18:41:48

    中药材“蛤蜊粉”。别名:蛤粉(《圣惠方》)。出处:《本草会编》。原形态:形态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蜂乳2022-10-07 18:41:48

    中药材“蜂乳”。别名:王浆、蜂王浆。性味:辛、酸,微温。功能主治:滋补强壮。用于神经官能症,高血压病,心血管机能不全,慢性肝炎,溃疡病,糖尿病,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。用法用量:0.5~1分。别名:王浆、乳浆(《医学科学参考资料》)。出处: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会议《论文文摘集》。毒性:王浆对小鼠、家兔、犬、猫均无毒性,但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及激素,过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蜀葵苗2022-10-07 18:41:47

    中药材“蜀葵苗”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蛏壳2022-10-07 18:41:47

    中药材“蛏壳”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功能主治:①《纲目拾遗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蛤蚧2022-10-07 18:41:46

    中药材“蛤蚧”。别名:对蛤蚧、蛤蚧于、仙蟾。性状:本品呈扁片状,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~18cm,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,腹背部宽6~11cm,尾长6~12cm。头略呈扁三角状,两眼多凹陷成窟窿,口内有细齿,生于颚的边缘,无异型大齿。吻部半圆形,吻鳞不切鼻孔,与鼻鳞相连,上鼻鳞左右各1片,上唇鳞12~14对,下唇鳞(包括颏鳞)21片。腹背部呈椭圆形,腹薄。背部呈灰黑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蛏肉2022-10-07 18:41:46

    中药材“蛏肉”。别名:蛏肠(《纲目》)。出处:《食疗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生活于浅海河口附近的泥滩中。主要以硅藻为食。分布我国沿海。浙江、福建等地有养殖。原形态:贝壳2片,薄而脆,长方形。壳长约4~8厘米,高度约为长度的1/3,宽度约为长度的1/5~1/4。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端,约贝壳全长的1/3处。背腹缘近于平行,前缘稍圆,后缘略呈截形。外韧带黑褐色,略近三角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蛾药2022-10-07 18:41:45

    中药材“蛾药”。别名:火草、火把花。性味:辛,凉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用法用量:5分,研粉吹喉部或温开水送服。别名:火把花、火草。出处:《云南中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疏林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。原形态:华火绒草,又名:中国火绒草。 宿根簇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全体密生絮状绵毛,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茎直立,分枝。单叶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蛤叶薯2022-10-07 18:41:44

    中药材“蛤叶薯”。别名:单边救主、三百棒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灌丛阴处或岩石石缝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。原形态:山葛薯 缠绕草质藤本。根茎横生,粗壮,圆柱形,不规则分枝,表面棕黑色。茎左旋,光滑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短于叶片;茎基部叶通常为卵状心形,中部以上为长三角状心形,先端渐尖或尾状,全缘,有时边缘微波状,两面光滑无毛。花单性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蜀葵子2022-10-07 18:41:44

    中药材“蜀葵子”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蜀葵根2022-10-07 18:41:43

    中药材“蜀葵根”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