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松蒿2022-10-07 19:13:08
中药材“松蒿”。别名:小盐灶菜。性味: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:清热,利湿。用于湿热黄疸,水肿。用法用量:0.5~1两。别名:糯蒿、土茵陈。出处:《贵州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地草坡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25~60厘米。全体具腺毛,有粘性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。叶对生,长1.5~2.5厘米,宽1~2厘米,羽状分裂,两侧裂片长圆形,顶端裂片较大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枇杷木白皮2022-10-07 19:13:07
中药材“枇杷木白皮”。出处:《本草图经》。功能主治:①《千金·食治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极丽马先蒿2022-10-07 19:13:07
中药材“极丽马先蒿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3500m的高山草地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:极丽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,高1015cm,常成密丛。根茎短,节少,有宿存的鳞片,下端为圆锥状主根,较细,常有分枝。茎常多条,中央者短,外边者倾卧上升,长达10cm,稍扁平,有沟纹。叶基出或茎生,茎生叶有时假对生;叶柄长16cm,被长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枇杷芋2022-10-07 19:13:06
中药材“枇杷芋”。别名:枇杷玉(《陕西中草药》),千斤重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出处:《陕西中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高山金背枇杷林下。分布陕西、云南、四川、甘肃、湖北等地。原形态:寄生草本,高15~30厘米,全株无毛。块茎近球形。茎肉质,单一,圆柱状,褐色。鳞片叶多数,覆瓦状排列,三角状卵形,先端钝,长1~1.8厘米。穗状花序,长为茎的一半或更长;花无小苞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枇杷叶2022-10-07 19:13:06
中药材“枇杷叶”。别名:卢橘。性状: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12~30cm,宽4~9cm。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锯齿,近基部全缘。上表面灰绿色、黄棕色或红棕色,较光滑;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,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,侧脉羽状;叶柄极短,被棕黄色绒毛。革质而脆,易折断。无臭,味微苦。贮藏:置干燥处。炮制:枇杷叶:除去绒毛,用水喷润,切丝,干燥。 蜜批把叶:取枇把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林檎根2022-10-07 19:13:05
中药材“林檎根”。出处:《食疗本草》。功能主治:《食疗本草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鼠2022-10-07 19:13:05
中药材“松鼠”。别名:灰鼠。生境分布:东北。功能主治:理气调经。主治肺结核,肋膜炎,月经不调,痔疮等。用法用量:1~2钱。复方:治月经不调:灰鼠1只,黑烧,研面,每次1钱,日服2次。别名:栗鼠(《医林纂要》)。出处:《医林纂要》。生境分布:分布东北及内蒙古、新疆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等地。原形态:体长18~26厘米,尾长而蓬松,超过体长之半。体形细长,前肢比后肢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香2022-10-07 19:13:04
中药材“松香”。性味:苦、甘、温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:祛风燥湿,生肌止痛,适用于痈疖疮疡,湿疹,外伤出血,烧烫伤。用法用量:1~3钱,入丸散或浸酒服。外用适量,入膏药或研末敷患处。别名:松脂、松膏、松肪(《本经》),松胶香(《刘涓子鬼遗方》),沥青(《卫生宝鉴》),白松香(《滇南本草》),松胶(《纲目》),黄香(《本草原始》),松脂香(《草木便方》)。出处:《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枇杷花2022-10-07 19:13:04
中药材“枇杷花”。别名:土冬花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、低聚糖。性味:《重庆草药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枫柳皮2022-10-07 19:13:03
中药材“枫柳皮”。别名:枫杨皮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出处:《唐本草》。生境分布:多生于溪边、河岸,但较干燥之处亦能生长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山东等地。原形态:枫杨,又名:柜柳(《尔雅》郭璞注),枫柳(《唐本草》),桦柳、鬼柳(《群芳谱》),麻柳(《草木便方》),溪麻柳、大叶柳、水槐树、溪榉、溪杨、燕子树、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