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果上叶2022-10-07 19:13:13

    中药材“果上叶”。别名:密花石豆兰、石串莲、羊奶果。性味:甘、淡,平。功能主治:润肺化痰,舒筋活络,消炎。用于肺结核咯血,慢性气管炎,慢性咽炎,风湿筋骨疼痛;外用治骨折,跌打挫伤,刀伤。用法用量:2~5钱;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别名:小果上叶、石串莲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: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沟潮湿的岩石上或树干上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枇杷叶露2022-10-07 19:13:13

    中药材“枇杷叶露”。别名:枇杷露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性味: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林问荆2022-10-07 19:13:12

    中药材“林问荆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东北草本植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林缘、森林草地及灌丛杂草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东北、华北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60cm。根茎细,黑褐色。春季孢子囊穗的茎褐色,不分枝,有轮生钟形叶鞘。叶鞘齿膜质,红褐色,每23齿连接成34宽齿,呈卵状三角形永存。孢子囊穗长椭圆形,有梗,钝头,长1.2208cm;每盾状孢子叶下有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枇杷根2022-10-07 19:13:12

    中药材“枇杷根”。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。性味:《四川中药志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构皮麻2022-10-07 19:13:11

    中药材“构皮麻”。出处: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生境分布: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次生杂木林中。分布华中、华南各地。原形态:小构树,又名:葡蟠、酱叶树、尖叶楮皮。 落叶灌木。枝条蔓生或攀援,有乳汁。叶互生,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6~12厘米,宽3~5厘米,长尖,基部偏斜,圆形或稍心脏形,边缘有锯齿,少有分裂,两面有毛,三出脉;叶柄长7~12毫米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林檎2022-10-07 19:13:11

    中药材“林檎”。别名:来禽(《王右军帖》),文林果、朱柰、五色林檎、联珠果(《治闻记》),花红果(《滇南本草》),花红、沙果(《品汇精要》),林禽(宁原《食鉴本草》),蜜果(《群芳谱》),五色柰(《医神纂要》)。出处:《千令·食物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向阳处、平原沙地。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一带昔遍栽培。原形态:小乔木。枝常上伸如灌木状,小枝疏生有绒毛。单叶互生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蘑2022-10-07 19:13:10

    中药材“松蘑”。别名:松蕈。生境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。性味:甘,平。功能主治:益肠胃,理气止痛,化痰。主治腰腿疼痛,手足麻木,筋络不舒,痰多气短,大便干燥。用法用量:配方用,1~2两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褐环乳牛肝菌 生于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。夏、秋季常见。 2.点柄乳牛肝菌 生于松林下,与三针松类具外生菌根关系。夏、秋季常见。 资源分布:1.褐环乳牛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板蓝根2022-10-07 19:13:10

    中药材“板蓝根”。别名:大蓝根、大青根。性状:本品呈圆柱形,稍扭曲,长10~20cm,直径0.5~1cm。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,有纵皱纹及支根痕,皮孔横长。根头略膨大,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。体实,质略软,断面皮部黄白色,木部黄色。气微,味微甜后苦涩。贮藏: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鉴别: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枇杷核2022-10-07 19:13:09

    中药材“枇杷核”。出处:《本经逢原》。化学成分:种子含苦杏仁甙,蜡醇,氨基酸:4亚甲基DL脯氨酸、反4羟甲基D脯氨酸、顺4羟甲基脯氨酸,脂肪酸,甾醇。又含淀粉和游离的氢氰酸。归经:《本草再新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枇杷2022-10-07 19:13:08

    中药材“枇杷”。出处:《别录》。生境分布:常栽种于村边、平地或坡地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常绿小乔木,高3~8米。小枝粗壮,被锈色绒毛。单叶互生;叶片革质;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宽4~7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锯齿,上面深绿色有光泽,下面密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