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杭州荠薴2022-10-07 19:13:19
中药材“杭州荠薴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杭州。原形态:杭州荠薴,一年生草本,高5060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短柔毛及腺点。叶对生,叶柄长0.51.4cm,被短柔毛和腺点;叶片披针形,长1.54.2cm,宽0.51.3cm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疏锯齿,两面均被短柔毛和腺点。轮伞花序2花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萝2022-10-07 19:13:18
中药材“松萝”。别名:树挂、云雾草、海风藤[西北、中南、西南]、金线草、老君须。性味:甘,平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止咳化痰。用于肺结核(多用松萝酸的钠盐),慢性支气管炎;外用治创伤感染,术后刀口感染,化脓性中耳炎,疮疖,淋巴结结核,乳腺炎,烧伤,子宫颈糜烂,阴道滴虫。用法用量:1~3钱;外用适量,研末外敷或煎水洗患处。备注:(1)松萝属植物花松萝Us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叶2022-10-07 19:13:18
中药材“松叶”。别名:猪鬃松叶(《圣惠方》),松毛(《简便单方》),山松须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松针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。性状:干燥的松叶呈针状,长约12~18厘米,粗约0.1厘米,两叶并成一束,外包有长约0.5厘米的叶鞘,呈黑褐色。中央有长细沟,表面光滑,灰暗绿色,质轻脆,臭微。化学成分:马尾松叶含挥发油(α蒎烯及β蒎烯、莰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节2022-10-07 19:13:17
中药材“松节”。性味:苦,温。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,活络止痛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腰腿痛,大骨节病,跌打肿痛。用法用量:0.5~1两。别名:黄松木节(《圣惠方》),油松节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松郎头(《药材学》)。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。生境分布:全国有松树分布地区均产。原形态:①油松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又名:短叶松、红皮松。 常绿乔木,高15~25米,胸径达1米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节油2022-10-07 19:13:16
中药材“松节油”。性状: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清液体;臭特异;久贮或暴露空气中,臭渐增强,色渐变黄;本品易燃,燃烧时发生浓烟。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,与氯仿、乙醚或冰醋酸能任意混合,在水中不溶。 相对密度应为0。850~0。870(附录ⅦA)。 馏程取本品,照馏程测定法(附录ⅦB)测定,在154~165℃馏出的数量不得少于90。0%(ml/ml)。 折光率应为1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球2022-10-07 19:13:16
中药材“松球”。别名:松实(《别录》),松元(《重庆草药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化学成分:种仁含蛋白质15.3%,脂肪63%,碳水化物13%。性味:《别录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寄生2022-10-07 19:13:15
中药材“松寄生”。别名:松上寄生。出处:松寄生之名始载于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《纲目拾遗》所载之松上寄生,其原植物很可能包括本品。今有人考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之柏寄生为本品,但详观附图,两者并无相似之处。按应用习惯本品来源为桑寄生科松柏钝果寄生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2800(3100)m的山地针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,寄生于松属、油杉属、杉属、云杉属或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木皮2022-10-07 19:13:15
中药材“松木皮”。别名:赤松皮(《千金方》),赤龙鳞(《永类钤方》),赤龙皮(《纲目》)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化学成分:含鞣质。功能主治:去风,胜湿,祛瘀,敛疮。治风湿骨痛,跌打损伤,肠风下血,远年久痢;痈疽久不收口,金疮,汤火伤。 ①《纲目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蕈2022-10-07 19:13:14
中药材“松蕈”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生境分布:夏、秋季生于松林地上。原形态:菌盖初为半球状,次第开展,终成伞状,灰褐色或淡黑褐色,径可达12~15厘米。菌褶白色,与柄相连。盖未开展时,被有盖膜,开展后盖膜残留柄上,成为不明显的菌环。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中央,直立,稍弯曲,长9~18厘米。化学成分:含水分89.9%,蛋白质2.0%,脂肪0.5%,纤准紊0.7%,灰分0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松橄榄2022-10-07 19:13:14
中药材“松橄榄”。别名:树疙瘩、荷色菌、木鱼菌、香木菌、香木兰。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针叶树树干上,也生于阔叶树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:子实体无柄或有柄状基部,球形至扁半球形,(1.56)cm×(25)cm。盖面平滑,有粉褐色至淡红褐色的皮壳,具油漆光泽,无环纹;盖缘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