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松笔头2022-10-07 19:13:24

    中药材“松笔头”。别名:松树蕊(《滇南本草》),松木笔(广西)。出处:《滇南本草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叶防风叶2022-10-07 19:13:24

    中药材“松叶防风叶”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80c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根圆柱形,不分枝或12分枝,灰褐色,表面不平整,味略甜,根颈粗短,残留众多短小叶鞘纤维。茎单一,中部以上有少数分枝,圆柱形,粗24mm,光滑无毛。基生叶2至多数;叶柄长至18cm,叶片稍革质,略带粉绿色,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,第一回羽片分裂处呈关节关,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,先端急尖,长212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杯苋根2022-10-07 19:13:23

    中药材“杯苋根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台湾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3050cm。根细长。茎上升或直立,钝四棱形,具分枝,有灰色长柔毛,节部带红色,加租,基部数节生不定根。叶对生;叶柄长17mm,有长柔毛;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,长1.56cm,宽630mm,先端圆钝,微凸,中部以下骤然变细,基部圆形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根2022-10-07 19:13:23

    中药材“松根”。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。性味:《日华子本草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杯苋2022-10-07 19:13:22

    中药材“杯苋”。别名:蛇见怕(《海南植物志》),镜而草、蛇惊慌、细叶蛇总管、拔子弹草(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: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林下,河边或山谷荫蔽处。分布华南各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木,高可达50厘米。茎常有四陵,被柔毛,基部常匍匐。叶对生,椭圆形或倒卵状菱形,长2~5厘米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楔形,两面被伏贴柔毛。总状花序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毛火绒草2022-10-07 19:13:22

    中药材“松毛火绒草”。别名:小地松、白茵陈、二轮蒿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干燥草坡、开旷草地、针叶林下和丘陵顶部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西部及中部,云南西北部、南部至东部。原形态:松毛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短,上端有花茎,多少平卧,长达15cm,具有顶生密集缨状叶丛的根出条,在下一年又生长根出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花2022-10-07 19:13:21

    中药材“松花”。别名:松黄、松粉、松花粉。出处:松花,始载于《新修本草》,谓:“松花名松黄,拂取似蒲黄正尔。”1.《本草图经》谓:“其花上黄粉名松黄,山人及时拂取,作汤点之甚佳。但不堪停久,故鲜用寄远。”2.《纲目》谓:“松树螺砢修耸多节,其皮租厚有鳞形,其叶后凋……二、三月抽蕤生花,长四五寸,采其花蕊为松黄。结实状如猪心,叠成鳞砌,秋老则子长鳞。”并谓其叶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油2022-10-07 19:13:20

    中药材“松油”。别名:松脂(《唐本草》),沥油(《纲目拾遗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功能主治:《纲目拾遗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打七2022-10-07 19:13:20

    中药材“松打七”。生境分布:云南。性味: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,舒筋活络。主治咳嗽,痰多,风湿痛,腹泻,内外伤出血,跌打扭伤。用法用量:配方用,3~5钱。别名:鹿角七、岩笃米花、猪尾七、石痨参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长于海拔30003200m的山坡林下和石灰岩缝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及云南西北部(鹤庆、丽江、维西)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,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松叶防风花2022-10-07 19:13:19

    中药材“松叶防风花”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80c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根圆柱形,不分枝或12分枝,灰褐色,表面不平整,味略甜,根颈粗短,残留众多短小叶鞘纤维。茎单一,中部以上有少数分枝,圆柱形,粗24mm,光滑无毛。基生叶2至多数;叶柄长至18cm,叶片稍革质,略带粉绿色,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,第一回羽片分裂处呈关节关,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,先端急尖,长212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