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艾实2022-10-07 18:48:38

    中药材“艾实”。别名:艾子(《食疗本草》)。出处:《药性论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良藤2022-10-07 18:48:39

    中药材“良藤”。别名:滚天龙、山豆根。性味:苦,寒。功能主治:清热,理气,止痛。用于急性胃肠炎,消化不良,中暑腹痛,胃痛。用法用量:3~5钱,水煎服,或干粉0.5~1钱,开水冲服。别名:隔山消、金线风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灌丛或林缘,稀生于林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四川轮环藤 草质藤本,有时老茎稍变木质,除苞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臭茉莉2022-10-07 18:48:39

    中药材“臭茉莉”。别名:臭屎茉莉、山茉莉、大髻婆、过墙风、臭朱桐、臭牡丹[广西]。性味:苦,平。功能主治:祛风利湿,化痰止咳,活血消肿。根:风湿性关节炎,脚气水肿,白带,支气管炎。叶:外用治湿疹,皮肤搔痒。用法用量:根2~5钱;叶外用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别名:臭矢茉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蜻蜓叶、老虎草、小将军、大髻婆、过墙风、冬地梅。出处: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生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臭樟2022-10-07 18:48:40

    中药材“臭樟”。别名:樟木果、朋麻醒[傣]、樟脑树。性味:辛,温。功能主治:祛风散寒,理气止痛。用于感冒,中暑,支气管炎,食滞气胀,胃痛,腹泻胀痛,风湿关节痛。用法用量:全株0.5~1两,水煎或泡酒服。果实常用量2~3钱。别名:白樟、香樟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南部及西南部、贵州南部、云南中部及北部、西藏东南部。原形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自扣草2022-10-07 18:48:41

    中药材“自扣草”。别名:鹿蹄草、鹿啼草、自蔻草、小回回蒜、假芹菜、千里光、自灸草、野芹菜、点草、田芹菜。出处: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平原或丘陵田边、沟旁水湿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原形态:禺毛茛,多年生草本。高2580cm。须根多数,簇生。茎直立,上部有分枝,密生开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臂形草2022-10-07 18:48:41

    中药材“臂形草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田野和山坡草地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毛臂形草 一年生草本。须根细弱。秆高1040cm,基部倾斜,全株密被柔毛,尤以鞘口及边缘更密。叶舌短小,具长约lmm的纤毛;叶片卵状被针形,长14cm,宽310mm,两面密被柔毛,先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臭李子2022-10-07 18:48:42

    中药材“臭李子”。别名:老鸹眼、老乌眼。出处:过去曾将《本经》所载鼠李考证为本品,然根据植物分布,《本经》等诸家本草所载鼠李并非本种,当为鼠李科植物冻绿 Rhamnus utilis Decne.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,灌丛或林缘和沟边阴湿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。原形态:达乌里鼠李 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0m。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臭冷杉2022-10-07 18:48:42

    中药材“臭冷杉”。别名:臭松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2100m针阔叶混交林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等地。原形态:常绿乔木,高达30m,胸围50cm左右。幼时树皮灰白色,平滑,常具明显的横向瘤状皮孔,老皮浅纵裂,呈块状;枝条斜上伸长或开展,一年生枝黄褐色或淡灰褐色,密生淡褐色短柔毛。冬芽圆球形,有树脂。叶条形,扁平,直或弯镰状,长13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膜缘木香2022-10-07 18:48:43

    中药材“膜缘木香”。别名:理木香、青木香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4100m的山谷及山坡、草甸、藻丛、林缘或针叶林下或石缝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膜缘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。主根圆柱形,细长,直径约1cm。茎极短。叶互生,多数,平铺莲座状;叶片坚纸质;根生叶具柄,长27(12)cm,叶片卵圆形或短圆形,长1015cm,宽8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腹水草2022-10-07 18:48:43

    中药材“腹水草”。别名:两头爬、两头粘、两头镇、仙桥草、钓鱼竿、钓竿藤、爬岩红、两头生根。性味:苦、辛,凉。有小毒。注意:孕妇忌服。功能主治:利尿消肿,散瘀解毒。用于腹水,水肿,小便不利,月经不调,闭经,跌打损伤;外用治腮腺炎,疔疮,烧烫伤,毒蛇咬伤。用法用量: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别名:疗疮草(《汪连仕采药书》),仙桥草(《李氏草秘》),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