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腰骨藤2022-10-07 18:48:55

    中药材“腰骨藤”。别名:羊角藤、勾临链、犁田公藤。生境分布: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功能主治:祛风,除湿,止痛。主治风湿痛。别名:钓连石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950m的山地疏林中,常生于低丘陵山坡灌木丛中或路旁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木质藤本,长达8m。全株具乳汁,仅幼枝有时被短柔毛,其余几无毛。叶对生,卵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腐巴2022-10-07 18:48:55

    中药材“腐巴”。别名:锅炙(《药性考》),豆腐锅巴(《慈航活人书》)。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。功能主治:治翻胃,痢疾,血虚淋浊,肠风下血,血风疮。 ①《药性考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脾寒草2022-10-07 18:48:56

    中药材“脾寒草”。出处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路边荒野。分布华东各地。原形态: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全体具细软毛。茎直立,或下部略偃伏,高10~30厘米。自基部分枝,枝斜上。叶对生,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,长1~1.5厘米,宽5~8毫米,边缘具钝锯齿,基部圆形,下部叶具极短的柄,上部叶无柄。穗形总状花序,疏松;花柄短,长约1.5毫米;苞片互生,倒披针形或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脓见愁2022-10-07 18:48:56

    中药材“脓见愁”。别名:黄花母、黄花雾、黄花草。出处:《广西中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村旁或田野、疏林下,分布华南。原形态:小灌木,直立或披散,杖被极短星状毛。叶卵形、近圆形或倒卵形,长2~5厘米,宽1~2厘米。顶端钝或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疏被星状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短星状毛,边缘具浅锯齿;叶柄长约2~5毫米,被星状绵毛;托叶钻形,约与叶柄等长,疏被毛;花单生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胡颓子根2022-10-07 18:48:57

    中药材“胡颓子根”。别名:牛奶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贯榨根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叶刺头(《泉州本草》)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性状:干燥根呈圆柱形,弯曲,一般多截成30~35厘米长的段落,粗细不一,粗根直径3~3.5厘米,细根直径达1厘米。外表土黄色,根皮剥落后,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。质坚硬,横断面纤维性强,中心色较深。性味:酸,平。 ①《纲目》: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胡麻草2022-10-07 18:48:58

    中药材“胡麻草”。出处:《云南恩茅中草药选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田埂、水边、荒地。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部。原形态:直立草本,高20~30厘米,全株被绒毛。须根锈黄色。茎下部叶对生,上部叶互生,叶片披针形,长0.5’’2.5厘米,宽0.3~0.5厘米,全缘。花小,腋生,排成穗状花序;花萼佛焰苞状,一边开裂,长约1.2厘米;花冠管状,延长而弯曲,紫蓝色;雄蕊4,花药有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脐带2022-10-07 18:48:58

    中药材“脐带”。别名:坎炁。生境分布:全国各地。规格:凡风寒痰喘或胃弱者忌服。注意:2~6分(1~3具);外用酌量。功能主治:微咸,温。用法用量: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止疟。主治虚劳,胎毒,脐疮等症。别名:坎气(《本草从新》)。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。性状:干燥的脐带,呈细长条状,淡黄或黑棕色,长10~15厘米,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,质坚韧,不易拆断。气微腥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胭脂花2022-10-07 18:48:59

    中药材“胭脂花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亚高山草甸上或山地林下、林绿及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等地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全株无粉。根茎短,具多数长根。叶基生;叶柄具膜质宽翅,通常甚短,有时与叶片近等长;叶倒卵次椭圆形、狭椭圆形至倒披针形,连柄长625cm,宽24cm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腥藤2022-10-07 18:48:59

    中药材“腥藤”。别名:赤苍藤、土白芍、假黄藤。生境分布: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: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:清热利尿。主治肝炎,肠炎,尿道炎,急性肾炎,小便不利。用法用量:4~5钱,水煎服。别名:蚂蟥藤、十丈藤、龙须藤、土白芍、假黄藤、细绿萎藤、勾华、侧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1500m的低山丘陵或山区溪边、山谷、密林或疏林、林缘或灌丛中。 资源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胭脂木2022-10-07 18:49:00

    中药材“胭脂木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气候温暖、潮湿、土壤疏松、富有含腐质的土壤。 资源分布: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原形态: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、高37cm。幼枝棕褐色,密被红棕色短腺毛,具明显早落的托叶痕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.58cm,无毛;叶片卵形,长820cm,宽513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截形,有时略呈心形,边缘全缘;基出脉5条。圆锥花序……...

    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