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藏鮡胆2022-10-07 18:43:06
中药材“藏鮡胆”。别名:巴格里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。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。原形态:藏鮡,体延长。体裸露无鳞。侧线不明显,头平扁,眼小,侧上位。吻圆。须4对:鼻须1对且基部呈“V”型;上颌须1对,基部扩大呈“T”型,下颌须2对。口大呈弓形,下位。背鳍I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薜荔根2022-10-07 18:43:06
中药材“薜荔根”。出处:《福建中草药》。性味:苦,平。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,舒筋通络。治头痛眩晕,关节风湿痛,产后风。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。出处:出自《福建中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原形态: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。叶二型;营养枝上生不定根,攀援于墙壁或树上,叶小而薄,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羚角2022-10-07 18:43:05
中药材“藏羚角”。别名:羚羊、西藏羚羊、一角兽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栖息于海拔40006000m的高原地带,常结成小群活动。性懦怯,白昼多荫蔽于岩穴中晨昏出动,以各种牧草为食。奔走极为迅速,为犬狼所不及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藏高原。原形态:藏羚,体型中等,体长约1.2m,肩高约80cm。尾较短而尖。鼻端被毛,鼻孔大,内有扩张的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青果2022-10-07 18:43:05
中药材“藏青果”。性味:苦、微甘、涩,凉。功能主治:清热生津,利咽解毒。用于慢性咽喉炎,声音嘶哑,咽喉干燥。用法用量:1~3钱。水煎或含服。别名:西青果(《中药材手册》),西藏青果(《饮片新参》)。出处:《中药材手册》。生境分布:本品以往由尼泊尔进口,经西藏运销各地。性状:干燥幼果呈扁长卵形,略似橄榄,下部有果柄痕,长2~3厘米,宽0.5~1.2厘米,外表黑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报春2022-10-07 18:43:04
中药材“藏报春”。别名:年景花、大虎耳草。出处:藏报春之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云: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鮡肉2022-10-07 18:43:04
中药材“藏鮡肉”。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。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。原形态:藏鮡,体延长。体裸露无鳞。侧线不明显,头平扁,眼小,侧上位。吻圆。须4对:鼻须1对且基部呈“V”型;上颌须1对,基部扩大呈“T”型,下颌须2对。口大呈弓形,下位。背鳍I,6棘刺弱。脂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茴香2022-10-07 18:43:03
中药材“藏茴香”。别名:黄蒿、马缨子、小防风。生境分布:甘肃、西藏。性味: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:芳香健胃,驱风理气。治胃痛,腹痛,小肠疝气。用法用量:1~2钱。别名:贡牛、郭鸟(藏名)。出处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路旁、草原、山沟、河滩及山坡等处。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全体无毛。主根圆柱状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菌陈2022-10-07 18:43:03
中药材“藏菌陈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9003800m的山坡、河谷、林下、灌丛及水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青海、西藏等地。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1560cm。主根淡黄色,茎四棱形,棱上有窄翅,植株呈塔形或帚状分枝,枝斜展。叶对生;无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,长835mm,宽310mm,先端钝,基部略呈心形,半抱茎;下面中脉明显突起。圆锥状复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三七2022-10-07 18:43:02
中药材“藏三七”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3300m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藏。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约40cm。茎有纵纹,无毛。根茎横生,短,竹鞭状,有几条肉质根。长约3cm。叶为掌状复叶,数枚轮生于茎顶;叶柄长约5cm;托叶小,披针形,长约5mm;小叶34,薄膜质,透明,叶片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中央的叶长910c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藏丁香2022-10-07 18:43:02
中药材“藏丁香”。别名:石老虎、石参、叶子花、岩五加。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藏丁香,曰: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