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藕节2022-10-07 18:42:50
中药材“藕节”。别名:藕节巴。性状:本品呈短圆柱形,中部稍膨大,长2~4cm,直径约2cm。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,有残存的须根及须根痕,偶见暗红棕色的鳞叶残基。两端有残留的藕,表面皱缩有纵纹。质硬,断面有多数类圆形的孔。气微,味微甘、涩。炮制:藕节: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 藕节炭:取净藕节,照炒炭法(附录Ⅱ D)炒至表面焦黑色、内部黄褐色。归经:归肝、肺、胃经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掌草叶2022-10-07 18:42:49
中药材“虎掌草叶”。别名:虎掌叶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8504900m的山地草坡、小溪边或湖旁。 2.生于海拔9003000m的山地林边或草坡地。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甘肃西南部、青海东南部、湖北西南部、广西西部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南部及东部。 2.分布于辽宁西部、内蒙古南部、河北西部和北部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南部、青海东部、新疆、河南、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尾轮2022-10-07 18:42:48
中药材“虎尾轮”。别名:狐狸尾、猫尾草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统天草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大本山菁、古钱窗草、铁金锏(《泉州本草》),狗尾射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: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、荒地、灌木林边或杂草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:亚灌木状草本,高达1米。茎枝较粗,被短粗毛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,小叶3~5枚,少有7枚;小叶长椭圆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虉草2022-10-07 18:42:48
中药材“虉草”。别名:草芦、马羊草。出处:始载于《植物分类学报2卷2期》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53200m的林下、潮湿草地和水湿处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华东和湖南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:虉草 多年生草本。有根茎。秆通常单生或少数生,高60140cm,有68节。叶鞘无毛,下部者长于节间,而上部者短于节间;叶舌薄膜质,长23mm0574叶片扁平,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皮草2022-10-07 18:42:47
中药材“虎皮草”。别名:大叶金腰子、大虎耳草、猪耳巴、猪耳朵。生境分布:浙江、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化学成分:叶含叶甜素(phyllcdulcin)、槲皮素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。性味:苦、涩,寒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生肌收敛。主治臁疮,烫火伤。用法用量:外用鲜品适量,捣烂取汁或煎熬膏搽患处。别名:猪耳朵,牛耳朵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:《陕西中草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蘡薁根2022-10-07 18:42:47
中药材“蘡薁根”。出处:《纲目》。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杖2022-10-07 18:42:46
中药材“虎杖”。别名:花斑竹、酸筒杆、酸汤梗、川筋龙、斑庄、斑杖根、大叶蛇总管、黄地榆。性状: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,长1~7cm,直径0。5~2。5cm。外皮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,切面皮部较薄,木部宽广,棕黄色,射线放射状,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。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。质坚硬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贮藏: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尾轮根2022-10-07 18:42:46
中药材“虎尾轮根”。出处: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归经:入肺、胃、肾三经。 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尾兰2022-10-07 18:42:45
中药材“虎尾兰”。别名:老虎尾、弓弦麻。性味:酸、凉。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、去腐生肌。用于感冒咳嗽,支气管炎,跌打损伤;外用治痈疮肿毒,毒蛇咬伤。用法用量:0.5~1两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备注:(1)金边虎尾兰S. trifasciata Prain var. laurentii N. E. Brown与虎尾兰同供药用。别名:老虎尾(《陆川本草》)。出处: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 -
虎头兰2022-10-07 18:42:44
中药材“虎头兰”。别名:树茭瓜、树蕉瓜、折鹤兰、野芭蕉、牛屎别草、大甩头、黄壳鱼子兰。出处:虎头兰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曰:“虎头兰硕大,多红丝,心尤斑烂,有色无香,能耐霜雪。”并附图。从其图文看,当是本种。生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附生于树上。 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西南及西藏。各地有栽培。原形态:虎头兰,附生植物。假鳞茎粗壮,长椭圆形,稍扁。叶……...
查看详情 >>